廣寧縣荷木村的中荷水電站去年試電成功,駐村第一書記兼隊長李凱華介紹,水電站不僅每年產生效益,還兼具蓄水、灌溉、防洪功能。
中山駐封開(德慶)扶貧工作組組長、封開縣委常委馮欣榮深入德慶縣雙象村調研。
駐懷集縣詩洞鎮詩洞村第一書記兼隊長鄺立新(右)走訪脫貧戶植亞三家。
懷集縣秸稈綜合利用產品加工中心工作人員向中山駐懷集縣工作組組長、懷集縣委常委黃興輝(右)介紹中心產品。
廣寧縣林洞村彩椒大棚里,駐村第一書記兼隊長高鋒(右)和村民鄭金嬌一起采摘彩椒。
中山市對口幫扶農產品北市鎮展銷中心里,負責人江超能(左)向中山扶貧干部介紹運營情況。
中山駐封開(德慶)工作組人員走訪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杏花雞龍頭企業智誠家禽育種有限公司。
中山駐廣寧扶貧工作組組長、廣寧縣委常委彭朝勇(左)走訪新領航肉鴿產業園,與企業董事長鐘耀光交流項目運營。
駐封開縣鳳樓村的扶貧干部走訪脫貧戶梁樟文(左二)家,他家有3個孩子,全部考上大學。
5月10日至14日,中山記者團來到中山對口幫扶的肇慶市廣寧縣、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走訪十多個對口幫扶村和部分扶貧企業,與各界人士深度交流,且行且思,窺見中山對口幫扶背后的精神基因。
幾年來,中山在肇慶大地上書寫了無愧于時代的扶貧答卷,一串串數字是證明。按現行標準,截至2020年底,當地93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4695戶建檔立卡戶13688人全部脫貧。
5天所見所聞,我們看到了昔日貧困村舊貌換新顏,村莊不僅變好變美,而且找到了發展之路,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看到,聯農帶農益農的產業正在鄉村蓬勃興起,扶貧從“輸血”到“造血”。亞洲最大鴿場、中山火炬開發區懷集扶貧產業園等現代產業項目為地方發展“加持”;封開小小杏花雞聲名鵲起,鄉村搭上現代農業產業“快車”;通過土地流轉、對接市場、辦深加工、提供就業機會,每個村有了特色種養和產業項目,漸漸改變當地人思維,他們發現,鄉村原來可以這么干。
值得欣慰的是,鄉村振興迎來了有知識、有技能的新一代。一批寒門學子通過讀書走出山村,一批有志青年歸來建設家園,年輕的村兩委班子搭建起來,電商、冷鏈加工運輸等新業態入山,特色生態農產品出山,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幾年對口幫扶路,中山扶貧干部用心用情,他們把他鄉作故鄉、外人作親人、扶貧事作自家事?!霸谛睦?,已經把肇慶當成了第二故鄉”,這是中山扶貧干部臨別之際說得最多的話。
我們問許多脫貧戶同一個問題,中山扶貧隊員要撤走了,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一句簡單的話,觸動他們共同的情感,“舍不得,中山扶貧隊付出得太多太多了,許多心里話難以用言語表達?!?/p>